三分之一智能制造國家標准來自亦庄
编辑:admin 日期:2021-04-18 09:18:18 / 人气:
“經開區不僅是標杆智能制造工廠的集中產生地,還是中國智能制造標准的誕生地。”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近日介紹,在已發布的285項智能制造國家標准中,有三分之一誕生在亦庄。
智能制造是基於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推進建設之初,不同企業研發應用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系統標准不統一,相互之間難以融合打通。為此,2014年,相關部門針對智能制造領域標准缺失、重復的問題,對標國際破解難題,位於經開區的賽西實驗室成為制定智能制造國家標准的重要載體。
賽西實驗室在經開區的工作面積足足有3.8萬平方米、儀器設備7800余台套,業務領域涵蓋從硬件到軟件、從元器件到整機、從單機到信息系統的11個專業技術領域。而賽西實驗室的地理位置,與北京奔馳、京東方、和利時等高端制造企業相近,為智能制造國家標准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撐。
“智能制造國家標准的制定,需要在高端制造企業聚集區域進行,便於就近了解需求、驗証標准,提高標准制定的效率。全國高端制造看北京,北京高端制造企業聚集在北京經開區,賽西實驗室將智能制造國家標准研制和驗証工作重要環節放在了北京經開區。”賽西實驗室相關負責人韋莎說。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發布285項智能制造國家標准,涵蓋企業生產制造全流程。其中,賽西實驗室依托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主導制定47項標准、參與制定49項標准,佔三分之一左右,成為智能制造國家標准制定的主力軍。
國家標准的制定與發布,不僅解決了行業難題,還助推企業加快實現智能制造升級。例如,通過《智能制造 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系列標准,企業不再靠電話、問卷方式採集用戶信息,而是在平台上抓取信息進行用戶畫像﹔圍繞精准需求在開發新產品時,也不再從“零”到“一”,而是基於現有的產品模塊化的基礎,隻需要變形設計,完成總體20%-30%的工作量,就能設計出新款產品。
近水樓台先得月。在經開區誕生的智能制造國家標准,讓區內企業先受益。除了小米智能工廠、亦庄水務再生水廠依托國家標准建成了“黑燈”智能工廠,索德電氣也在標准支撐下,將各個智能管理系統聯通起來,客戶企業通過一個終端顯示屏,就能掌握研發、運營、財務、生產、物流等全流程動態。
數據顯示,經開區整體智能制造水平較高,70%企業處於三級集成級水平,從數字化網絡階段向智能化階段邁進﹔部分企業已經達到了四級優化級的水平,企業內生系統、管理系統及其他支撐系統已完成全面集成,實現了工廠級的數字建模。
“下一步,經開區將繼續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作,不斷完善政策環境,聚焦主導產業關鍵技術領域,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一批‘智能+’樣板。”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100项重庆打造智能化技术创新高地-新华网10-08
- 后视镜智能终端…… 科技新装备亮相进博会交通保障10-07
- 智能门锁,封锁的恐怕只有自己10-04
- 投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得到回报10-04
- 新能源汽车结合人工智能或成未来趋势09-22
- 科技公司扎堆共建大学实验室:人工智能既是前沿科学又是前沿产品09-21